关于心旅

心旅愈见:春日梵音轻扬,禅修净化心灵

更新时间:2024-03-19 11:19:00    点击次数:497次


一场音声的禅修

一场智慧的分享

一次生命的绽放


3月16日,春风拂面,阳光正好。宁波盈升国际大厦10F的“静心阁”内梵音缭绕。一场别开生面的“梵音断烦恼”禅修课徐徐拉开了序幕。


高益健老师授课


活动伊始,知名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人高益健老师以他深厚的古梵语天城音教学背景,引领大家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精神世界。

在梵音唱诵环节,众人盘膝而坐,聆听高老师讲解各大菩萨的心咒和适用场景,并学习唱诵了六字大明咒、弥勒心咒、地藏王菩萨心咒、准提咒、文殊菩萨心咒和普贤菩萨心咒。阵阵梵音如天籁入耳,豁然灵台,让人感受到梵音的疗愈力量。唱诵完后,身体倍感轻松舒畅,烦恼也仿佛被放下了。


禅修体验者认真听讲


高老师阐述,学习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还要身体力行实践出来,即“知行合一”。《法句经》中说过一段话,大意是读再多的心经,如果不去做,对修行是没有帮助的,知识需要通过实践来相辅相成。


生命的三大疾病&两大课题


接下来,他阐述了《瑜伽师地论》的核心内容,即在现象世界中找不到因与果之间的必然性,这导致了许多困惑和不确定性。

很多疾病和事件都缺乏明确的因果关系,使得我们难以预测和解释。然而,通过修行和洞察,我们可以理解到真正的因果关系存在于本质世界中,即空性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一切都是因缘所生,人类的行为、思想和记忆都作为一切种子“阿赖耶识”储存在根本心识中,等待时机发芽成长。

因此,人类的努力和奋斗是为了培育这些种子,为自己积累福报和善因。通过修行和洞悉因果,我们可以摆脱迷信和怀疑,获得真正的智慧和确定性。因此,禅修对于我们的生活和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禅修课以《瑜伽师地论》为主题展开


《瑜伽师地论》是瑜伽唯识宗经典之作,亦是玄奘西行所取的重要典籍。本书深入剖析了根本心识“阿赖耶识”总持眼耳等六识及所知境界的作用,禅观渐进的各种境界及修习所得果位。

随后,他用生动的案例循序渐进地阐述了如何判断人的抑郁状态,即烦恼的八大表现——掉举、昏沉、不信、懈怠、放逸、失念、散乱和不正知。

为了让大家对烦恼有更清晰的认知,他阐述了烦恼的定义,即烦恼是有害的精神作用,是一种障碍,且能够被治愈。同时,他提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要有边界感,这个边界以不给他人增加烦恼为标准,这给大家提供了一些实操经验。他指出,现代人被各种纷繁复杂的事物叨扰,只有断烦恼才可以获得幸福,从而让生命走向圆满。


高老师是《五行情志学》的创始人


下午的课程,高老师启发大家对生命课题和生命意义的探讨,让大家对生命、烦恼和所知障有了更清晰的认知。生命的意义,在于世间圆满和出世圆满,当达到慈悲喜舍这样的状态,生命就圆满了。

了解了什么是烦恼之后,要如何对治烦恼呢?高老师结合他创立的《五行情志学》,演示了如何三步舒缓压力、化解“抑郁”情绪,通过减压呼吸法——肩式呼吸法,让大家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到身体运动、情志运动和灵魂运动的三合一。


阐释断烦恼的方法


在探讨终极三问的终极解答时,高老师用遮诠的方式回答了该问题。“我是谁?——人无我。”“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无所从来,亦无所去,如来。”体现了禅文化的智慧,让我们对生命的意义和宇宙的奥秘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禅修课上的答疑解惑


最后,在互动答疑环节,高老师也给年轻人及禅修初学者一些实操建议:

第一,在遇到烦恼时可以念四大名咒,从而让心绪安宁,恢复平静。

第二,亲密关系要适当保持距离,这个距离以不给他人增添烦恼为标准。

这些建议在生活中的活用,即可让诸位受益匪浅。


心旅“梵音断烦恼”活动的结课合影


这场沉浸式音声修行之旅,以梵音供养菩萨,也以禅乐洗涤红尘凡夫的心灵。大家也普遍感受到身安心安,法喜充满。

在此,心旅文化也祈愿诸位能放松身心,专注当下;提升能量,启动智慧。用更加平和的心态去面对生活的挑战。



本次禅修课程,是心旅文化于2024年疗愈课程的开篇之作。随着天气渐暖,我们还将精心策划一系列户外禅修课程、文化雅集及主题定制旅行活动,旨在为受众带来更丰富、深度的禅文化体验。

敬请保持关注,领略禅修之美,感受文化之韵。

给我们留言

发送需要时间,请勿重复点击!